目录

构图是服务于表达目的最直接的一种手段。合理的构图才能突出拍摄主题。优秀的构图则能够基本奠定一副优秀的作品。

说在前面

  1. 构图不能称为目的本身,构图的人物是为了阐明拍摄者的构思。
  2. 构图内的每一部分都应当尽量对拍摄主体有所帮助。

空间感

  1. 单一被摄如果不是正对,则需要保留一部分空间,避免其方向上空间过小带来压迫感(当然如果追求压迫感可以试试)
    • 如果不是单一被摄,就完全不一定,因为需要同时表现两个、多个主体。
  2. 灵活使用三分法。有些时候是被摄的中心恰好位于三分线位置,而有些时候,可能只是被摄左右、上下的空间,构成2:1的比例。
    • 感觉舒适的比例就是最合适的比例。

重心

  1. 每一个被突出的主体,都会成为画面中的一部分重心。整体来看,一张照片一般不能过于不平衡。
    • 对称性定律:视觉刺激总会寻找平衡,如果主体偏离中心,会在主观上造成糟糕的配平感受。
  2. 一些场景外的保持平衡的办法:
    • 让模特调整视线方向
    • 在图片中添加文字、logo

构图元素

  1. 形状
    • 建筑
    • 家具
  2. 线条
    • 沙山
    • 微距下的树叶
  3. 影调
    • 高调(明亮淡雅)
    • 中调(和谐平稳)
    • 低调(庄重深沉)
  4. 色彩
    • 烘托主体
    • 必要时采用黑白色

二次构图(Camera Raw)

几何调整
光学调整
  1. 保证图片水平、垂直、透视正确、合理
    • 甚至可以用几何调整,加强一些透视效果(更扭曲)
  2. 去除画面中多余的内容
    • 有的时候一张糟糕的照片,可以裁剪出多张优秀的照片。仅仅就是因为突出了不同部分的主体

人像构图技巧

  1. “干净”场景
    • 和拍摄主题相关,协调统一
    • 并不是不能乱,而是画面中的元素要协调、有规律,合乎氛围
  2. 拍摄时
    • 根据主题适当选择景深
      • 小清新风格可以浅景深,但油画风格就不适合浅景深(油画哪有画成浅景深的呢)
      • 浅景深之后看起来背景反而不好看(或者不虚化不好看)
    • 根据拍摄主体(全身、半身、特写)和背景,选择焦段
      • 一般的长焦可以很好的裁剪背景,去除无效内容,并提供浅景深
    • 拍摄主题和背景的距离

构图评价标准几则

  1. 清晰表达主题的前提下,照片中的构图元素足够简洁
    • 甚至可以为了突出主题,牺牲不必要的元素
  2. 良好的应用拍摄中的辅助元素,突出中心主题的拍摄目的
    • 用小物体营造大物体的体积感
    • 用较低视角、广角视角营造拉长、拉高的感觉
    • 多个拍摄主体之间存在良好的互动(视线、连接等)
  3. 对常规主体,构图让人眼前一亮,能够打破常规

日常修炼

  1. 多看优秀作品,学习别人的构图
  2. 多拍、多尝试
  3. 关键在于提升审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