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
照片入手后,首先对大的方向进行调整,比如整体的颜色曲线、亮度、对比度、饱和度、清晰度、去雾等等。本文主要讲述后期的第一步。

直方图、明暗、冷暖和空间感

  1. 树立正确的后期观念是最重要的,保证面对任何图片都能有一个正确的后期方向。
    • 观察直方图
    • 观察明暗程度
    • 观察冷暖色调
    • 观察图片给人的空间感
  2. 原则:
    1. 根据拍摄目的调整
    2. 补全细节:调整曝光、阴影、高光等,应当尽量让直方图位于中间调
      • 从低到高:暗调(极暗的部分)、阴影、中间调、亮调、高光
    3. 控制颜色:减少灰度,增加颜色鲜艳度
    4. 控制层次:该亮的地方亮(给人感觉更近),该暗的地方暗(给人感觉较远),体现画面层次
      • 暖色系(红橙)给人感觉也近,冷色系(蓝紫)给人感觉也远
      • 可以采取多种方法,蒙版控制、分颜色控制等方法,根据需求调整不同成分的亮度
      • 有黑场、有白场
  3. 影调的十种常见类型:
    1. 根据明亮度:高、中、低(像素集中于哪个亮度范围)
    2. 根据对比度:长、中、短(颜色范围的长短)
    3. 产生:
      • 高长调、中长调,低长调
      • 高中调、中中调,低中调
      • 高短调、中短调,低短调
    4.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,全长调:指颜色集中在高光和暗调两部,中间很少。
  4. 颜色和明度的关系:
    • 以纯色为例,并不是所有纯色的明度都相同。黄色明度最高、紫色明度最低。黄色、黄绿 > 红、绿、橙 > 蓝、蓝紫、紫。因此在调整时也可以考虑通过调整颜色来调整明度,或者反方向。

色阶直方图

  • Lab颜色模式:
    • 全称CIELAB,CIE(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)国际照明委员会。
    • 该颜色模式来源于人类视觉生理特征
    • L代表明亮度(0~100),a代表从绿色到红色的分量(-128~127),b代表从蓝色到黄色的分量(-128~127)
  • 色阶直方图控制的基本逻辑是针对亮度进行控制,可以简单理解为
    • 最左侧滑块代表亮度为0的分界线
    • 中间代表亮度50
    • 最右侧代表亮度100

    调整后的颜色输出的整体范围(输出色阶)仍然可调(默认是0~255)

色阶调整

  • 当我们觉得颜色不够正确的时候,还可以对R、G、B三个通道分别进行色阶的调整。
  • 快捷键:Ctrl+L

曲线

  1. 功能概述:
    • 曲线主要调整内容包括:确定黑场、确定白场、确定灰场、RGB分通道处理、
  2. 黑场、白场、灰场:
    • 依然可以通过按Alt键查看过曝欠曝区域。
  3. RGB分通道调整:
    • 拉起是加对应颜色
    • 下降是加对应颜色的互补色(红-青,绿-洋红(品红),蓝-黄)
    • 一般的,对单个RGB通道的调整,先调整水平方向,再调整垂直方向
    加色模型颜色对照表
    对角为互补色,两颜色间隔中最中间的颜色为两颜色色加色结果

  4. 通过手形工具确定图片中某个点对应的颜色在直方图中的位置
手形工具确定颜色位置

让照片更通透(基于Camera Raw)

  1. 本节是一个经验谈:即如何将照片调整到比较通透的感觉

    • 反向例子:发灰、不饱和、没有层次
  2. 颜色上的调整

    使用曲线进行调整

    1. 注意各个通道的颜色范围,补齐缺少的部分(即曲线或色阶中,移动滑块使得输入的范围能够完整的映射到0~255)
    2. 重点还是要突出拍摄目的,不是呆板的调整(如果颜色就是偏重某色调,保持原样即可)
    3. 人像中调整应以人为主,优先保证人物的颜色等最优
  3. 亮度上的调整

    1. 根据主题需要,让画面偏亮、偏暗、或保持中性。
    使用带有蒙版功能的锐化

    1. 调整过程中,保证主题部分的细节不丢失,可以适当锐化。 - 锐化应有节制,对于本应虚化的背景部分,应当调整蒙版,减轻锐化程度。 - 由于Camera Raw(网上也成为ACR,即Adobe Camera Raw)不同版本之间界面差异很大。需要学习新版本中的蒙版使用方式。12.3版本,可以在调整画笔、渐变滤镜、镜像滤镜中,选出需要进行局部调整的部分,并单独调节锐度、颜色、亮度等。范围蒙版是可以在选中的蒙版区域内,再使用颜色、明亮度、深度等方式,进一步精确化蒙版区域
  4. 避免画面发灰:

    1. 去除薄雾:在已经调整过对比度的前提下,使用去除薄雾功能,减少画面的灰蒙感。
    2. 清晰度:增加清晰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局部细节的对比度,即并不会让画面整体再次出现亮度变化,但细节地方的灰蒙感已经降低了。直接调整对比度会让阴影部再次变黑,细节丢失。
    3. 自然饱和度:对于部分细节发灰的情况,也可以尝试调高自然饱和度。
    4. 微调:在经历了上述方法调整后,画面中可能有部分区域,颜色始终无法协调。此时可以使用“色相-饱和度-明亮度”工具,专门调整不协调的颜色,让其恢复正常。
    5. 当不同通道的直方图相差太多,尤其是其中有些通道出现了亮调和暗调的缺失时。应当调整曲线,让该通道映射到完整的颜色范围。即恢复每个通道内的颜色的对比度。
细节调整中的蒙版

  1. 有意的增加灰蒙感
    1. 由于一般不会全图范围添加这种效果,所以一般使用径向滤镜,或者渐变滤镜,在局部地区,反向去除薄雾(即增加)。

分区调整

  1. 概述:适用于人像、静物、宠物等有突出主体的情况。
  2. 通过使用套索、分通道抠图等方式,选出主体
  3. 细节:
    1. 使用加深减淡工具:人像需要对特定区域加高光和加阴影(类似化妆)
    2. 图层使用颜色叠加模式(待学习),调整某个区域的颜色,主要目的是去除脏色杂色

细节问题

  1. 污点去除:对于镜头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小污点,可以直接使用Camera Raw中的污点去除工具。
  2. 污点去除无效的,比如一些拍摄时失误导致的较大的污点,尝试使用修复,或者是内容识别的填充来进行解决。
  3. 增加噪点:在Camera Raw基础面板的效果子面板中,调整颗粒
  4. 光学矫正:Camera Raw,畸变、删除色差、紫边 & 绿边

附注

  1. PS快捷键:
    • 曲线:Ctrl+M
  2. Camera Raw快捷键:
    • 部分选项的复位:Alt
  3. 饱和度:针对选取范围内所有像素的颜色进行调整
  4. 自然饱和度:针对选取范围中,饱和度低的部分进行调整。饱和度较高的部分相对不会变化。